初创团队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一个创业团队的配置和协作中使用的工具供大家参考

6053-717c2396d6345859

条件

  • 初创团队:3-5人(或远程)。
  • 工作效率:
    • 问题1:和大公司不同,没有成熟的架构、流程,一个人往往要承担多人的工作。
    • 问题2:时间窗问题,如果效率不高,短时间内做不到一定的质和量,就要被竞争对手搞死啦~
    • 所以:工作效率对于早期初创团队至关重要。
  • 本质:专注核心业务。以最短的资金和时间投入,完成非核心、但是必须要完成的事情。

要素

  • 要素1:不要重新发明轮子。
  • 要素2:以最低的成本(包含资金和学习成本),发现和使用最高效的工具。

个人时间管理

日历
  • Google:国内速度极慢,不间断被屏蔽。
  • Calendar(Apple):苹果设备间同步。
  • 重点:个人时间管理。我没有用Any.do、WunderList等。暂时用不同颜色,来区分:1、公司项目,2、兴趣项目,3、个人安排。技巧:每周末需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安排下周的工作,确定重点。
硬件配置
  • 多屏幕切换:扩展屏幕。浏览器、Evernote等放在大屏幕。聊天窗、邮件回复等放在小屏幕。
  • 键盘、鼠标:对于每天和电脑打交道的人来说,一个机械键盘真的能提高打击的愉悦感和效率。
  • Mac/iPad/iPhone:Mac处理工作。iPad回复邮件。iPhone回复微信。
  • 重点:很多人以为是装逼,其实真的是,也不全是。多屏幕解决的第1个问题是:同步处理多件小事情。举例:日历、微信、QQ、换歌同步处理。多屏幕解决的第2个问题是:平行的思考一件大事情的几个部分。举例:浏览器查资料、Evernote记录内容、回邮件。
思考内容沉淀
  • 简书:把重要的内容沉淀下来,避免重新思考一样的事情,方便把问题的核心复制、传递~
翻墙
  • 云梯:不解释…云梯的一个好处是,可以自由选择台湾、日本、美国、香港等不同线路,选择其中速度最快的一条。

公司内部管理

项目管理
  • Fengche:前一个月免费,后续收费。
  • TeamBition:对于互联网、设计、广告、传媒行业有流程优化。
  • Pivotal Tracker:程序员专用利器。
  • 重点:任务的布置最好由Team Leader来做。这是一个思考项目整体的机会,以及静下来思考每个任务如何落地操作、难以程度、安排多少时间、几个人、任务顺序、优先级、性价比的最好的机会。即是Team Leader静下心来反思整体项目最好的机会。
文件共享工具
  • 百度云盘:酷盘自从被收购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 Dropbox:对于小团队来说Dropbox基本够用了,功能也够全(或者Box)。
  • Google Drive:需翻墙,你懂得…
  • 重点:合理地利用文件共享工具,能够避免很多邮件传来传去的时间。另外,高阶的文件协同编辑的功能也可以考虑~
实施会议
  • Fuze:远程团队沟通非常适用。
  • iPhone:如果只是通话,苹果自带的多人通话已经非常好用。
微信群
  • 微信:多人工作交流不二之选。
  • 重点:合理设置群名称、针对性挑选置顶群是一门学问。
Evernote
  • 项目知识树链条:TeamBition、Evernote、简书。Evernote在整条知识树链条中处于中间环节。上游由TeamBition来梳理项目的整体和每个任务。下游由简书来沉淀思考、进行分享。Evernote在中游承担零星知识点的积累、梳理、归档的功能。Evernote同时也可以部分承担CRM管理、项目管理的职责。
  • 重点:技巧1:合理地设置笔记本组、笔记本、笔记的三层关系。技巧2:充分适用Evernote提供的小功能,比如:演示、分享等。
企业邮箱
  • QQ企业邮箱:免费、设置方便、速度快、超大附件上传。
客户关系管理
  • MikeCRM:HighRise在国内的速度实在太慢。
  • 重点:MikeCRM的几项功能:XLS导入联系人、联系人分组、邮件群发、在线问卷调查/回收。
其它
  • 财务管理:挖财
  • 易耗品管理:R2

项目运营

活动发布平台(做活动)
视频制作(做视频)
  • Powtoon:傻瓜式视频制作工具,整个视频制作过程和PPT制作类似。长于1分钟的视频,收费15美金/月。
  • 重点:对于质量要求比高的视频,字幕和背景音乐是个难点。
海报(做海报)
  • 简图:iOS APP,简洁的排版、文字少、速度快。微信转发适用~
  • Phoster:iOS APP,模板多。
  • 海报工场:iOS APP,模板多(美图秀秀出品)。
  • Canvas:适合对设计要求较高的人群。

核心:学会”Say No”

  • 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是:争取更多的时间段,在状态最好的时间窗内,集中处理最重要的事情~
  • 最核心的技巧是:学会”Say No”。不要让不重要的人和事打断你。如果不确定,要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然后坚定地”Say No”。

From:http://jianshu.io/p/e61e458dbfe0

Mac OS X 鲜为人知的细节设计 TOP 10

随着老罗把「情怀」二字引入到了中国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产品设计开始关注这个「情怀」了,更不要说作为开山鼻祖的Apple公司了,这里我们就先来看看在这个历史悠久的MAC操作系统中是如何带给我们「情怀」的。

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有关 OS X Mountain Lion 的十大细节设计,不过在开篇前先说个题外话。

59451-6c37b56a508a6f7b

1997 年,德国大众启动了一项名为 D1 的项目,目的是打造一台可以与奔驰 S-Class 和宝马 7 Series 相抗衡的高端豪华轿车。众所周知,这辆车就是 Phaeton「辉腾」。鉴于它是一辆挂着 VW 标却最高可以买到 250+ 万的车,所以关于它的段子从来都不缺素材。

某日,一辉腾车主去洗车,旁边一位捷达车主慢悠悠的踱了过来,绕着辉腾看了两圈,然后对辉腾车主说:老兄,你这辆帕萨特是不是才下线的?辉腾车主一脸无奈,点头说了一个「嗯」字。捷达车主又说:样子还凑合,大概要 30 万吧?辉腾车主再次无奈,再次回答「嗯…」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奇怪为什么要在一篇 OS X 的文章中讲一辆八杆子打不着的汽车。别急,之所以提到 Phaeton,是因为在我看来它和 OS X 有着一个共同的设计理念,那就是「力求完美,细节制胜」,所以容我再多说几句。

Phaeton 在设计初期,时任大众总裁的皮耶希给他的工程师们在技术参数上提出了十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要求。据说由于太过苛刻,还导致了部分工程师的离职。而传说中的这十项要求也因商业机密的限制而未过多被外界得知,就连 Top Gear 在试驾其 W12 车型的时候也只是拿到了其中的一条,即这款车在环境温度 50°C 的条件下,要具备 300km/h 的全天候巡航能力,并始终保持车内 22°C 的恒定温度。

在这种近乎挑战工程技术极限的高要求下,Phaeton 在细节上的追求也达到了令人惊愕的地步。比如其独特的「无直吹风四区域空调」,不仅在气流的走向上可以让车内人员感觉更自然,而且每个座位间的独立温度调节可以达到 4 度的温差效果。再比如「交替式大灯清洗器」,可以在行车途中对车前灯进行交替式的清洗,即清洗完一边,再清洗另一边。原因是考虑到在光线不好的路段清洗车灯时依然可以保证一定的照明效果,确保行车安全。Phaeton 全车共注册了 100 多项专利,在德累斯顿玻璃工厂通过半机械半手工的方式进行打造。虽然总被人拿帕萨特打趣,但其雷打不动的低调外形和近乎偏执的高水准工艺,使得在豪华车领域始终保持着一种特立独行的高贵品质。

说回到 OS X,其实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其精致却不张扬的 UI 下所蕴藏的是无数对于细节的追求。这些细节下的设计总会在不经意间让你体会到水果对于完美的定义和对用户体验的追求。所以我在 OS X 中选出了自认为「少数派」的十项细节设计。或许这些对于资深老鸟来说可能早就土星了,但我相信对于大部分的 Mac 初学者来说还是有很多是不知道的。当然,我所知有限,如果你有更好的,欢迎补充。

TOP 10

59451-8f0301dfeff12d98

要获取 MacBook / iMac 产品序列号,通常的做法是点击屏幕左上角的苹果图标,然后依次进入「About This Mac」–「More Info…」,但还有一种更便捷的方法,只不过它像彩蛋一样被巧妙的藏了起来。同样是点击左上角的苹果图标,然后选择「About This Mac」,在这个界面中会看到一行浅灰色的系统版本号,把鼠标指针移上去点一下,你会发现它可以在三种不同的信息间进行切换,而其中一项就是当前产品的序列号。

TOP 9

59451-9d590276f236e131

提到 OS X 的「System Prefernces」相信用过 Mac 的人都不陌生,不过要说到其右上角的搜索功能恐怕就不一定了,毕竟设置项都一字排开摆在那里,熟悉之后用到搜索的几率还是很低的。我也是很偶然的一次机会用到了这个搜索,没曾想这个搜索的展示方式被设计的如此巧妙。它采用了类似舞台聚光灯式的效果将搜索结果一一标识出来,并且光圈的亮度与关键词和结果的匹配度成正比,即匹配度越高则越亮,反之亦然。视觉效果很棒,手里有 Mac 的可以试试看。

TOP 8

59451-84438fe79b39d7f3

无论是什么系统,「帮助」都是必须有的一项「重要」功能。之所以给「重要」打上引号,是因为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去看,无论简单还是复杂,一本说明书总还是要有的;但是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去看,「帮助」最好是一个不需要有的东西,即便有,也该像搜索引擎那样做到精准快速的让用户找到所需的东西,然后离开。由于 OS X 将所有应用的菜单都集中在了屏幕顶部进行统一管理,所以在其「帮助」功能中,有一项非常特殊的设计。当你突然忘记或想知道某个功能在菜单中位置的时候,只要在应用的「帮助」中搜索该功能的关键词,然后将鼠标指针移到对应的搜索结果上,这时相关的菜单会自动展开,并将目标结果的位置准确的标识出来。

TOP 7

59451-31bdacdbb36e55c9

用过 Windows 的朋友都知道,当多窗口运行时,用户正在操作的窗口通常被称为「当前窗口」,它会较其它「非当前窗口」以高亮的形式展现,并且层叠的位置也在最上。当用户需要对某个「非当前窗口」进行操作时,则必须进行窗口状态的切换才行。而在 OS X 中,「当前窗口」和「非当前窗口」的概念依然存在,不过在对「非当前窗口」的操作中,是可以不进行窗口切换即可完成的。只要将鼠标焦点移至「非当前窗口」即可对其进行滚动操作,如若按住 Command 键,这时鼠标就具有了穿透功能,不管屏幕上叠了几层窗口,只要可以看到就可以操作,点击、滚动,甚至拖动窗口也都不是问题。

TOP 6

59451-007c57654ccfffb0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在 Windows 还是 OS X 中,对窗口尺寸进行调节的时,鼠标指针的状态会变为指示相应方向的箭头。但如果你仔细观察过,会发现 OS X 的指针状态在某个时候会与 Windows 有所不同。现在你试着将某窗口贴紧屏幕边缘,然后将鼠标移至靠近屏幕边缘方向的边框,你会发现即便该边框已经无法向屏幕边缘的方向进行拉伸,但在 Windows 中鼠标指针依然显示的是一个双向箭头,而在 OS X 中却显示的只是一个指向可调节方向的单向箭头。

TOP 5

59451-baf145193b450c73

Finder 在「List」视图模式中可以显示更多的文件属性,其中有关「日期」的属性共有四种,分别是「Date Modified」「Date Created」「Date Last Opened」和「Dete Added」。当你改变其中任何一项的属性栏宽度时,会发现显示在其中的日期会随着宽度的变化而改变格式。比如属性栏最窄时只会以短格式显示日期,而属性栏最宽时则日期就会变为文字格式。

TOP 4

59451-63a906d5440726ac

Dock 栏作为 OS X 的标志性设计兼具了 WIndows 中 Start Mene 和 Taskbar 两者的功能。它除了显示常驻在此的应用图标,也会显示当前正在运行中的应用图标。如果你需要将某个应用常驻 Dock 栏,通常的做法是手动将其拖拽至此,或者是在其运行状态下勾选右键菜单中的「Keep in Dock」。不过水果在这里做了一个贴心的小设计,如果某个没有常驻 Dock 栏的应用在运行状态下被手动调整了顺序,那么水果会认为用户有意识将其常驻在 Dock 栏中,所以这种情况下便会「自作主张」的为你勾选「Keep in Dock」选项。

TOP 3

59451-64d00bef38a0edaa

我相信但凡用过 Mac 的人都不会对这句「用过 MacBook 触摸板后发现其它的触摸板都是战五渣」产生丝毫异议。事实上在水果软硬件一手抓的政策下,确实将触摸板和系统的结合在大多数场景下做到了视鼠标如无物的境界。所以在 OS X 的设计中,窗口滚动条在默认状态下都是隐藏的,只有在触摸板上做出滚动手势时才会显示出来。但如果系统检测到有外接鼠标「非水果自家的 Magic Mouse 或 Magic Trackpad」插入时,则会自动将滚动条的状态改为始终显示。

TOP 2

59451-a7ac5b99013bcae1

在对文件进行「重命名」的时候,为防止误修改「扩展名」而导致的文件不可用,Windows 和 OS X 默认都只会自动选中「文件名」的部分。但在 OS X 中水果做得更为极致,在目标文件是已知类型的情况下只会默认选中「文件名」部分,而当目标文件是未知类型时,则会默认同时选中「文件名」和「扩展名」。

TOP 1

59451-3b6789d315bf1535

把它列为 TOP 1 是因为这是一个隐蔽性极高的设计,从中你可以看出水果对细节追求的某种偏执性。而且我相信这个设计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甚至是资深老鸟,也不一定有过发现。一来是因为这项功能所使用的频率本就不高,二来是如果使用环境不是足够安静的话很容易被忽视掉。

当你在 OS X 中使用 Dictation & Speech 进行语音输入的时候,其识别率的准确度势必会受到环境音源的影响,即便是在相对安静的室内环境中,笔记本散热风扇的呼呼声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干扰,尤其是 MacBook 的金属机身和对 Flash 的痛恨使其在夏天的表现让用过的人都刻骨铭心。但要说这个影响会有多大,还真不好说,毕竟是人都会提高音量来应对这种情况,所以没多少人会去在意这个,可水果不这么想。

现在找一个安静的环境,放一段 Flash 视频把风扇的转速提起来,然后去偏好设置中开启 Dictation & Speech,在可以输入的地方连按两下 Fn 键以开启监听功能。你发现了什么?没错,风扇 TMD 停转了!!!当监听功能关闭后,风扇又立即恢复到之前的转速。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感觉,反正当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From:http://jianshu.io/p/f1a50f59a4f4

产品的反思

来自理财猫团队 对 产品工作的反思,相信很多不同的产品在生命周期中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引以为鉴。

1、希望靠功能吸引用户,而忽略功能是否满足核心需求(做核心需求)

产品有核心需求以及产品目标的,依据这个需求和目标去做拆借做出来得功能才能连贯或者功能虽多但是用户也不觉得杂乱,但是由于理财猫的用户一直没有爆发式的增长,自己也会想很多东西,加入很多功能而且很多可能并不是从核心需求和产品目标出发的,导致功能多乱而且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是我后面开发要修复的地方,会弱化一些非核心功能,专注核心功能。

2、没有专注核心功能(团队专注精力)

其实之前的文章提到过了,重点在于推荐和评测,以及后续要做的销售上,但是却在推荐评测上面花的时间太少导致推荐出来的东西没有到位,很多时间在新功能的开发上了。

3、除开功能从需求出发,交互也是从需求出发的(交互也是一种需求,来自用户)

其实现阶段的推荐和评测对用户是不友好的交互,我虽然加了这个功能,但是他并不是很好地让用户能够看到或者出现更多的数据吸引到用户,同时推荐和评测的关联上也做得不够,不过现在已经有新版交互了,这个会对需求以及相关功能的支持更加的友好。

4、用户运营需要坚持(自然用户的运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和我写这个文章一样,当你有第一批用户的时候这几百人或者几千人,一定要扎实的运营他们。积极的互动和获取他们得反馈,一来是留住用户,二来才能获得更好的改进建议。

From: http://jianshu.io/p/874b06570463

用Markdown来写作吧

Markdown由博客Daring Fireball的作者John Gruber发明,身为blogger,大概他也觉得传统的HTML有些麻烦吧,身为普通作者,毫无必要具备那些乱七八糟的标签语言知识。

越来越多的软件和服务支持Markdown语法,应该说,Mac上大多数的写作软件都支持它。在线工具同样有很多,如果你的博客基于Wordpress或是blogger,它同样支持发布。

不仅仅是写博客,一切文章都可以用Markdown语法来写,比如说你想将一个标题加大字体,只需要在相应文字前面加上一个#或是在它的下一行加上一些等号即可,还有比这更简单的调整格式方式吗?

值得一提的Markdown在线工具有以下这些(欢迎补充):

  • Draftin:功能强大,可发布到各种博客平台。
  • Dillinger:实时预览,支持直接保存到Dropbox或是Github
  • Markable:实时预览,支持发布到Tumblr。
  • Oak:不支持发布到任何地方,供在线随手记录东西使用。
  • MaDe:Chrome扩展,使用起来方便。

首先,“Markdown 其实很简单。”


1. 标题

为了获得上面的 “1. 标题”, 在 Markdown 编辑器里输入:

# 1. 标题

#” 后最好加个空格。除此之外,还有 5 级标题,依次有不同的字体大小,即

## 二级标题
### 三级标题
#### 四级标题
##### 五级标题
###### 六级标题

这样就有:

二级标题

三级标题

四级标题

五级标题
六级标题

2. 加粗,斜体

最常用的强调方式,那就是 加粗 了,你得这样:

最常用的强调方式,那就是 **加粗** 了,你得这样:

通常我喜欢在 “**加粗的部分**” 旁边各加一个空格,当然你也可以不这样。
斜体则多用在于书名,比如:我从来没看过 Jane Eyre

斜体则多用在于书名,比如:我从来没看过 _Jane Eyre_

但中文的斜体我觉得真是不美,像:《简 · 爱》,一般还是别用了。


3. 层次

比如写个读书笔记,你得

第一章

  1. 第一节
  2. 第二节(你不用敲 “2”,自动就有了)
    • 第一小节
      • 小小节 1
      • 小小节 2
    • 第二小节

也不难:

#### 第一章
1. 第一节
- 第二节(你不用敲 "2",自动就有了)
 - 第一小节
   - 小小节 1
   - 小小节 2
 - 第二小节

-”后面要加空格,这是必须的;
如果格式出现问题,多加个空行,一般就好了。


4. 链接,图片

你:我没读过 Jane Eyre
我:以后别跟我说话!
你:。。。
我:我也没读过,但是, Jane Eyre is not just Jane Eyre

我:我也没读过,但是, [**_Jane Eyre_**](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41406/) is not just **_Jane Eyre_**
![](http://img3.douban.com/mpic/s1108264.jpg)

5. 其他

你可能还没注意到本文每部分之间的分割线和 其他 的链接其实没有链接
我爱 分割线, 我爱 链接,哪怕它只有颜色~

---

# [5. 其他]()

你可能还没注意到本文每部分之间的分割线和 `其他` 的链接其实没有链接
我爱`分割线`, 我爱 [**链接**](),哪怕它只有颜色~

---” 上下最好各空一行

现在感觉自链接不好,会给人造成困惑,
而且还有 SEO 的嫌疑,干嘛搞得跟 36Kr 一样。
我已弃用。

P.S. 补充一种高端的链接: 鼠标移过来,先别单击 ~

代码如下:

**P.S.** 补充一种高端的链接: [鼠标移过来,**先别单击** ~][hover]
[hover]: http://www.google.com.sg "Google Sg 更快,更好用。好,现在单击吧"

(可惜 Google 被墙了)

P.P.S. 图片链接:(点击图片可跳转)

代码如下:

[![][jane-eyre-pic]][jane-eyre-douban]
[jane-eyre-pic]: http://img3.douban.com/mpic/s1108264.jpg
[jane-eyre-douban]: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41406/

From: http://jianshu.io/p/7bd23251da0a

产品生命周期的17个工具

下文来自「超儿」在工作中(iOS产品)的总结,非常不错的工具和工作方法,作为参考,各取所需吧。

 

不敢妄谈Axure教程还是产品教程,只当记录一下在产品上线前,一边考虑下一版更新一边整理下工作思路。

早期:规划

XMind

4e6a5044tw1eg7zs80e5pj20kq0b4dgx

关于脑图软件,写多了又个长篇的血泪史,最后还是回归了免费开源Mac&Win的XMind。不用考虑iOS平台的脑图了,没有那种一目了然的特点了。还是用Clear吧。

  • 模板选学术风格

4e6a5044tw1eg7zo290tjj20fc08wwez

记得选这个,要不看久了眼睛受不了,免费还不支持弄到一半换模板。

  • 放大一下 Command+

放大一下,默认三级的文字太小了。

  • 输入前先空格

Tab是平级,Enter是子类,输入文字之前要先空格一下,否则第一个拼音字母不出来。有点麻烦,习惯就好了。

Clear

4e6a5044tw1eg7ztk0h9jj208w0fs3z0

操作简单,短条目逼你思路要有层次。路上有新想法就用这个快速记下来。

再推荐一个免费分层级的WorkFlowy

如何玩转 WorkFlowy?

纸笔 或 Paper by 53

4e6a5044tw1eg7zyaolsfj20dc0a00te

区别就是逼格和方便的区别嘛。我们这里很多用过的A4纸,翻过来就画,推荐那种多色笔,很方便。

4e6a5044tw1eg7zz8534yj206c08m3yu

还有一些线框图,可以打印出来

史上最完备线框点状模板,包括网页版、ipad、iphone5、android等等

前期:沟通

Keynote & PPT

嗯,从无到有的这个过程,幻灯片是最好用的,如果一个概念连几页幻灯片都说不清楚,那么也就说不清楚了。本来想放个设计图的,但是因为保密的关系,还是算了吧,反正最简单就是拼色块就好了,配上iPad或手机背景素材,是可以做出效果不错的原型介绍的。

  • 用Keynote的动画直接把效果做出来

4e6a5044tw1eg80864vtuj207j05zmx6

配上手势图标,keynote自带了放大弹动的效果,就像单击一样,连交互动作都可以形象的出来。

虽然不能马上真机交互,但是作为给领导和团队介绍概念,是最快速的方法。

真机展示Promotee

4e6a5044tw1eg80myv7eij20m80dwmyj

这个软件主要是用于后期做官网的宣传时可以用,但是通常到了那会都可以找设计师用PSD直接设计了。这个30块钱为了更好的物超所值,可以用在概念期,更直观的展示用户效果,还是挺不错的,因为那会通常还没有设计师支持。

这东西的目标很单纯,你说可以找到很多现成的PSD,但是这个可以秒测多平台多角度,真的很方便啊!

Pop & Blueprint 等等

接下来就可以把一些概念图转化成低保真原型脑补一下,主要是验证一下在真实屏幕上的操作效果。

具体参见此文

带交互的 iOS 产品原型可以用什么软件制作?

这个阶段还是要快,主要是自己看或者小团队沟通一下。

中期:文档

Axrue

终于到了大头了,关于A其实我也是刚刚才开始用没多久,一直觉得自带控件里什么都没有,甚至iPad尺寸都要自己画辅助线,很麻烦。直到看了同事的一个几乎完美的rp文件才茅厕顿开,恍然领悟“自定义控件”才是把A的高自由度转化成高完备度的重要工具。

具体使用方法不再赘述,也没资格赘述。贴图配些小技巧吧。

  • 自定义控件
    4e6a5044tw1eg80ydo1ttj206w0cwdg8

这里其实可以有按钮,导航等常规产品控件,还可以放标题,注释等文字类型,甚至流程控件,甚至一些常用的UI,省的切换库,所有都可以放里面。

操作也不难,编辑,刷新即可。
4e6a5044tw1eg8106bx00j206v0dcwf4

  • 活用流程图

如果你仔细看前面那个图,我有些流程的东西,这个流程图在Axure里很好用,我除了拿它做常规的流程图

4e6a5044tw1eg813w5xvxj209e0b63z2

还可以用来标注!因为A的箭头不好用,而用流程模块是可以把箭头头尾自动连接且形成路线的,一头是透明层一头是注释,很方便。

4e6a5044tw1eg819lqtuzj20j10btq4n
先从Flow库里拖出系统控件,改变透明度和颜色,透明的用来指示


进入连线模式

4e6a5044tw1eg817k9918j20e403ejri
透明的部分用来指示区域,注释用来描述路径或介绍

  • UI转黑白改大小切图

中期和后期都会更新文档,需要把UI结合进来, 这时候为了避免色彩混乱,可以把颜色去掉,但是逐个用PS动作来做太麻烦了,我专门为此研究了解决方法

Tips: Mac快速批量制作黑白图片

为了凑凑字数,我决定摘录下来!

首先打开Automator,选择“服务”。别的也可以,服务更适合这个操作,是可以集成到右键菜单中,更方便。
image10-45-40
在左侧的搜索中搜“将Colorsync描述文件应用到图像”,直接拖拽过来,这时会提醒你需要同时添加一个“拷贝到Finder项目”,点确定就好。
image11-27-44
先看最上面,选择“图像文件”,位于Finder。意思是右键在什么位置点什么文件会出现这个服务选项。注意“拷贝到Finder项目”是处理好的照片要放到的目标文件夹,自己选就好。
image10-48-19
描述文件这个选项很重要,我是需要黑白照片,但是如果你这里选黑白的话,是对比非常强烈的效果,细节消失了,所以我选了灰色调。
image10-50-12
最后取个名字“黑白”保存一下 ,然后如果你在文件夹中选一个或多个图片,右键菜单最下面的服务里看到你刚创建的这个服务。点击后就会在目标文件夹中看到处理好的照片。非常快和方便。
image10-51-06

PS: 还可以附加一个 调整图像大小等其他图片相关的服务,搜索“图”就能看到,可以自己选择需要的替换就可以了,简便操作完全可以替代PS。

  • 自动生成站点地图

即将完成了,还是需要有个树形图能铺开展示所有页面。

4e6a5044tw1eg81i6wgekj209o0a5dgy

在Sitemap区域对准你希望生成树形图的主干点右键,选择“Generate Flow Diagram”,就能自动生成图表形式的站点地图。点击图表上的每个控件,就会去到对应的页面。

另外,你还可以自定义流程图(Flow)控件的链接页面,方法是双击控件,再选择需要链接到的页面。

  • 用它写文档,不做原型

写到这是因为之前那篇里提到

之所以用这个就是为了给开发和写文档,很多标注和逻辑流程,没必要做出交互。所以不考虑用它做交互,你真都做成交互了,难道还要工程师挨个点开才能看到逻辑?

引出的@胡点 的讨论

为什么不要做成交互呢?

我觉得是这样的,这时候所有需要交互或者动画的部分,都应该用逻辑语言说清楚。

前面才是给工程师演示,现在是为了描述逻辑。

“滑动到画面20%触发什么事件”“30%是什么状态”“50%以上发生什么”,并用流程图描述交互或动画的状态。这样工程师在写代码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个逻辑来处理,包括网络状态的判断。

所有跳转,层级,页面关系全部平铺开,对他的布局和构建都有帮助。通过a直接做出按钮,跳转,隐藏等形式,容易被工程师忽略,他们又不是测试,怎么会一个个按钮去点开看看什么状态。文档还是逻辑为主,遇到问题有依据。

交互原型主要有两个功能,1是早期快速出来,给工程师和设计师展示思路,有个大概认识。2是后期校对UI时测试用户体验。并不能取代文档的功能。

  • Mac打包

最后涉及到共享了,你用A生成了HTML包,需要传给团队同事一起看了。用mac直接压缩会有乱码,这样谁都看不懂了。用软件太麻烦,这个我也问了团队技术大牛,mac终端一句命令搞定

  • 具体用法:
  • cd到 压缩文件要放到的文件夹去。或者输入
    cd
    然后拖曳要文件夹到终端窗口

     cd /Users/li/sportsipad/docs/UE/ 
  • 输入,doc是为打包文件取的名字
     tar -cvf doc.tar 
  • 后面直接把要打包的文件夹拖拽到终端窗口,就好了
     tar -cvf doc.tar /Users/li/Dropbox/
  • 这个不是压缩,只是打包而已。用tar cavf xxxx.tar.gz … 就能压缩了

详细内容:mac压缩文件兼容win及terminal使用技巧摘录

  • 内网分享

要用到python

(假设我们需要共享我们的目录也就是Axure生成的那个html文件夹 /axure/home 而IP地址是192.168.1.1)

cd /axure/home
python -m SimpleHTTPServer

这就行了,而我们的HTTP服务在8000号端口上侦听。你会得到下面的信息:

Serving HTTP on 0.0.0.0 port 8000 ...

你可以打开你的浏览器(IE或Firefox),然后输入下面的URL:

http://192.168.1.1:8000

就会自动识别到index.html,然后目录列表就会显示出来。

前提是别人看的时候你不要关机……

  • Mac智能文件夹

最后因为大家rp文件ui文件各种文件传来传去,就算都标注版本日期也还是很乱,是的我们有svn但是都懒得用……

没关系用好mac的智能文件夹

4e6a5044tw1eg81y0os4hj20km084dgv

图里都说清楚了。还可以把这个文件夹的预览模式放大,直接在文件夹里就可以预览图片了。对了批量选择然后按一下空格,就可以用方向键浏览图片这个大家都知道吧,我是很久后才知道……

自此Axure相关的我就用到这么多了。

调整UIPSPlay

4e6a5044tw1eg82gfydevj208w0fs74g

以下内容可能会引起设计师或导致你引起设计师的不满,谨慎使用。

ps连移动设备,实时同步预览psd。你可以自己从设计那里要来psd,也可以直接同步他的ps。无论怎样都要谨慎啊……

特点是可以通过ip连接,比如我们公司移动设备和电脑的无线是两个,很多同步软件都瞎了。

动画原型 Quartz Composer & PS时间线

这就不再赘述了,这里都有。

Facebook Paper的动画原型制作工具Origami及实现代码Pop

项目管理OmniPlan

4e6a5044tw1eg82hytn1qj20m80dwmz3

生成资源图甘特图,控制进度。很复杂,我就用了很简单的功能。

共享文件Airdrop

4e6a5044tw1eg82kgwgp5j20mw0mw0w2

iOS7很棒的功能,尤其是和设计师比稿在一个房间里,批量选择图片群发,瞬间全同步。记得在照片里调出airdrop然后开放给全部人即可。

注意 不支持iOS和Mac之间传输,所以就有了后面的DeskConnect

为什么 iOS 7 和 OS X 之间的 AirDrop 不能互传?

文件备份Dropbox

鉴于保密和我们的网速问题,Dropbox作为团队同步盘还是不太现实。但是作为个人工作文档的同步备份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这个

4e6a5044tw1eg82cn2jeuj208j0523yn

可以查看早期版本,很实用。

接口文档Mou + Markdown + 边栏

情况是这样的,工程师在处理api的时候需要写文档,需要用markdown生成锚点和侧边栏,经过一番折腾,解决方案如下:

4e6a5044tw1eg82pjpc0wj20iw0btjsm

这种侧边栏式的布局最适合写文档看目录用,很快就找到这个

用js实现的侧边栏布局markdown,还能自动编号

我为了减少一点复杂程度,剃掉了其他的东西就保留了js,重新弄了一下。

精简版代码

正文写到[article]里就好了。

后期:测试

Mac&iOS同步DeskConnect

这时UI已经差不多了,需要频繁的更新在手机上查看或者在放到电脑上标注修改的地方,频繁传输就需要一个最简单的通道。

DeskConnect-真正的实现快速简单在Mac和iOS传文件

image14-28-15

功能远不止传个照片那么简单,具体访问官网吧

deskconnect.com

下面简单说下怎么用,因为确实很简单,首先你注册账户好了之后,就会看到所有登陆的设备

image14-29-41

可以传剪贴板或者直接拖照片过来

image14-30-32

然后看到最近的文件,文件保存30天。

image14-30-45

简单设置一下,有个直接打开的很不错,基本就是非常非常快了。

image14-31-57

非常满意!最关键的,全部免费,免费!

mac下载地址

iOS下载地址

  • 看到所有图的小技巧

另外,它只是可以快速预览,但是它会保存30天,那么怎么一次都看到这些文件呢?

打开这个目录

/Users/XXX/Library/Containers/com.deskconnect.mac/Data/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

XXX为你的用户名

放到侧边栏吧

图标测试Icon Striker

icon也是可以很轻量很适合大家同时查看的。

纯html实现 直接进网页连接https://www.flinto.com/strike

4e6a5044tw1efwj7ne30pj20n50rqn0c

Icon Strike+DeskConnect实现快速查看

4e6a5044tw1efwjfl100nj20mm0dh0uo

  • 拖动图标到框里

4e6a5044tw1efwjh0lypcj20la0873zt

  • 可以通过邮件,短信和手工复制连接的方式,把生成的连接发到手机上

4e6a5044tw1efwjjrge1kj20m808w400

  • 复制连接

4e6a5044tw1efwjku50xij206i07iq39

  • 发送到DeskConnect上的设备中。关于DeskConnect请看这里

DeskConnect-真正的实现快速简单在Mac和iOS传文件

下面操作在iPhone或iPad上实现

4e6a5044tw1efwjpn3achj207i0dcaa9

  • 打开连接,点击按钮

4e6a5044tw1efwjqcnva4j207i0dcq3d

  • 添加到主屏

4e6a5044tw1efwjqp4stcj207i0dcdgd

  • 还可以改个名字

4e6a5044tw1efwjr0s1mmj207i0dc3zn

体验测试Tapcase

前面提到过了,用UI再导入一次,走一遍流程就好了。

BUG标注圈点

4e6a5044tw1eg830u285ej20cs090wf5

手机上直接标注或者mac上标注bug就可以了。


史上最大稿写完了,算是对自己最近工作的一个回顾,很多都是解决了小问题。解决的小问题积少成多,也可以提升很多效率。

但是回到最初,思路和技术还是基础。

最后希望我们的即将更新和亮相的两个产品一切顺利大杀四方!

From http://jianshu.io/p/8e4146aa446d

支付宝客户端的插件机制

前言

因为开了iOSDevTips的微信公共账号,老收到各种iOS开发的问题,前两天收到一个问题的内容是:

请问像支付宝钱包那样可以在应用里安装自己的应用,是已经在应用里写了逻辑,还是可以向应用里发送代码?

我觉得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估计大家都感兴趣,所以今天就抽空研究了一下,将支付宝客户端的插件机制具体实现方式介绍给大家。

先介绍一下该插件机制,如上图所示,支付宝客户端在安装后,对于像“彩票”、“爱心捐赠”这类功能,需要再点击安装一次,然后才可以使用。有些时候该插件功能进行了升级,需要点击升级才可以继续使用。插件的方式有利于软件动态增加新的功能或升级功能,而不用再一次向AppStore提交审核。另外,由于用户不需要的插件可以不用安装,也缩小了应用本身的体积大小,节省了下载流量。

分析过程

截取网络请求

分析第一步,截取网络请求。截取网络请求可以查看当用户点击“彩票”进行安装的时候,客户端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使用Charles的代理设置功能,启动一个http代理,然后在iPhone上设置连接此代理,则可以看到,当点击“彩票”插件时,客户端下载了一个名为 10000011.amr的文件。如下图所示:

下载插件文件

尝试用wget将文件下载下来,发现其没有验证cookie,下载成功,命令如下:

1
wget http://download.alipay.com/mobilecsprod/alipay.mobile/20130601021432806/xlarge/10000011.amr

amr本意表示是一个音频文件,明显不对,尝试将其后缀名改成zip,成功将其解压。用itools连接上支付宝的客户端,同样能看到客户端将其下载后,也是解压到document目录下的。解压后的内容与应用内新增加的内容一致,如图所示:

分析文件内容

大概浏览了一下解压后的文件,主要包括html、css和js文件。可见支付宝的插件机器是通过UIWebView来展示内容的方式来实现的,那为什么要先下载安装这些内容而不通过UIWebView实时下载html呢?这主要应该是为了节省相应的流量。我看了一下,10000011.amr文件整个有将近1M大小,如果不通过插件机制预先下载,则只能依赖系统对于UIWebView的缓存来节省流量,这相对来说没有前者靠谱。

另外,使用基于UIWebView的方式来展示插件,也有利于代码的复用。因为这些逻辑都是用js来写的,可以同样应用于Android平台,在Config.js文件中,明显可以看到对于各类平台的判断逻辑。如下图所示:

另外,/www/demo/index-alipay-native.html 文件即该插件的首页,用浏览器打开就可以看到和手机端一样的内容。如下载图所示(左半边是手机上的应用截图,右半边是浏览器打开该html文件的截图):

插件的网络通讯

接下来感兴趣的是该插件是如何完成和支付宝后台的网络通讯的。可以想到有两种可能的方式:

  1. 直接和支付宝后台通讯
  2. 和Native端通讯,然后Native端和服务器通讯。

要验证这个需要读该插件的js源代码,整个js源码逻辑还是比较干净的,主要用了玉伯写的seajs做模块化加载,backbone.js是一个前端的MVC框架,zepto.js是一个更适合于移动端使用的”JQuery”。

大概扫了一下,感觉更可能是用的方法一:直接和支付宝后台通讯, 因为Config.js中都明确将网络通讯的地址写下来了。另一个证据是,利用下面的脚本扫描整个js源码,只能在backbone中搜到对于iframe的使用。而在iOS开发中,如果js端和native端要通讯,是需要用到iframe的,详细原理可以参见我的另一篇文章《关于UIWebView和PhoneGap的总结》。不过我不能完全确认,因为我还没有找到相应控制页面切换和跳转的js代码,如果你找到了,麻烦告诉我。

1
find . -type f -name "*.js" | xargs grep "iframe"

交易的安全

用Charles可以截取到,当有网络交易时,应用会另外启动一个https的安全链接,完成整个交易过程的加密。如下图所示:

总结

支付宝的插件机制整体上就是通过html和javascript方式实现的,主要的好处是:

  1. 跨平台(可以同时用在iOS和Android客户端)
  2. 省流量(不需要的插件不用下载,插件本地缓存长期存在不会过期,自己管理插件更新逻辑)
  3. 更新方便(不用每次提交AppStore审核)

坏处如果非要说有的话,就是用javascript写iOS界面,无法提供非常炫的UI交互以及利用到iOS的所有平台特性。不过象支付宝这种工具类应用,也不需要很复杂的UI交互效果。

另外教大家一个小技巧,如果你不确定某个页面是不是UIWebView做的,直接在那个页面长按,如果弹出”拷贝,定义,学习”这种菜单,那就是确定无疑是UIWebView的界面了。如下图所示:

相关工具

欢迎关注我的技术微博 @唐巧_boy 和微信公共账号 iOSDevTips ,每天收获一些关于iOS开发的学习资料和技巧心得。

我在研究时使用了Charles来截获支付宝客户端的网络请求,用iTools来查看支付宝客户端的本地内容。如果你想自行验证本文内容,请先下载上述工具。在此就不额外介绍它们的使用了。

【移动】iOS 7 Beta升级方法(无需开发者帐号)

 

测试版本升级需谨慎,不排除卡顿、闪退和各种bug出现的可能,iphone 4 及以上都可以升级,虽然更新升级并不会擦除原本的数据,但还是强烈建议在升级前备份好自己的数据!

 

  1. 确保你是iphone是没有越狱的 如果越狱了的要先刷回6.1.4后再操作.
  2. 下载好iphone对应的ios固件 放在自己能找到的文件夹里
  3. 打开itunes按住键盘的shift键 点更新 找到ios7固件完成(注意,一定要点更新才不会删除你的APP和数据
  4. 刷好后无需开发者账号直接激活使用 

PS:iPhone机型很多 如果是有锁机请谨慎刷机.

 

 所有型号的固件下载地址:

iPhone 5(Model A1429 – 电信、联通、国行、港行、新加坡行、等等等等除美国加拿大 AT&T 之外全宇宙所有行)
– 百度: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420116897&uk=4144241008
– 迅雷:http://kuai.xunlei.com/d/uuHzDQKVnQC8eLZR4ad
– https://mega.co.nz/#!qwIGlBQL!GryQXyLOuTdwOaz2FidWrnCO748C65FPS4pOlQgJCg8

iPhone 5(Model A1428 – 仅供美国、加拿大 AT&T 版本)
– 百度: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487091525&uk=4144241008
– 迅雷:http://kuai.xunlei.com/d/uuHzDQINngBVe7ZRa40
– https://mega.co.nz/#!HwRW3Bqb!U_PBaVaYun-i3v1AM5e-rWpAQkYeI2Xdnxcksm_ZmT4

iPhone 4S(下面的链接的确是 4S 的并没有错,只是文件名叫做 4 而已)
– 迅雷:http://kuai.xunlei.com/d/uuHzDQJcnAD6bbZR952
– https://mega.co.nz/#!Dsw0DJqA!UUDsBw-8oJft0sOYkBZeCWM9ijofsCNm1obLlMpmV0M

iPhone 4 (GSM)
– 迅雷:http://kuai.xunlei.com/d/gg0vCgK7pwAMq7ZRc07(感谢 royying 上传)
– https://mega.co.nz/#!n15VQBDK!R8jMCW7X_Ojd_NKPShPUYEtVcC9PzaVeisFeZXq1BSg

iPhone 4 (GSM Rev A)
– https://mega.co.nz/#!S4ADnJbR!HwjgdCAG32lOe7sHnWegzCbWX4EXKCTQTUMtCYpinPM

iPhone 4 (CDMA)
– 微盘:http://vdisk.weibo.com/s/FoPw-(感谢 sidsid2 上传)
– https://mega.co.nz/#!GhYRwARb!YvRWUEVLB7BbeumyT0shQHnVphQwuVPjHk8EgFi08n8

iPod touch 5 代
– 迅雷:http://kuai.xunlei.com/d/nfcBCAJApQDFnrZRc63
– https://mega.co.nz/#!Wgwg1YAT!ZJpJCV_7pnyBbAmz54O21DK8s9xA9Vp2gHqP_N0yj3E

虽然是国外网盘,但速度极快。进入后可切换至中文页面(右上角)。
请使用 Google Chrome 下载,亲测可用。

以上链接转载自 http://ibetadownload.com/download.html

 

From : http://bbs.weiphone.com/read-htm-tid-6542935.html

—————–EOF——————-

来自「冷折腾」,微信号:「Lengzt」

 

「不折腾会死」的微信账号-「冷折腾」上线

小弟刚刚公开了微信公共账号,欢迎关注,目前有几个功能:

  • 关键词搜索(搜索本博客的历史文章)
  • 不定期推送各种可折腾的消息(APP,吃喝玩乐,金融,产品,科技等)
  • 偶尔发送乱七八糟的东西…

请搜索「Lengzt」或者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来关注吧!

qrcode_for_gh_0dea56916e5c_430

Pocket Lists 开发者分享APP销售经验

来自 1312 blog 的分享,Pocket list 的开发者给我们介绍了 3个月内,他们如何通过各种尝试,获得了$13500 的收入,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喔~

Our iPhone app Pocket Lists brought us $13500 in first 3 months (after Apple’s 30% cut), and we would like to share our experience with our fellow-self-funded-indie developers.

Category: Productivity (to-do & checklist app)
Price: initially priced at $4.99, then settled to $1.99
Developed in: 10 months from scratch to version 1.0
Team: 2 people (1 designer and 1 programmer)
Money spent on advertising: about $1000 on efforts to get the app noticed (mostly on paid app reviews)
Funding: Self. We are indie developers. If you are low on a promotion budget, our experience may shed some light on sales numbers you may expect in the beginning.
App localizations: English, Russian. The app was initially released and promoted in these two languages, and in two App Stores: US and Russia.

The first month $1263

The application was released on December 1st, 2011 and priced at $4.99. We were complete newbies in releasing iPhone apps, so we did not care about hyping the release. We were hoping that the app will be featured in its category right from the start, but it wasn’t. When the app was released, it was immediately lost among other apps in the App Store. Sales were about $5—10/day.

A week passed, and nothing was changing. Reducing the app price to zero (free) for one day helped a bit and brought about 10’000 free downloads. The app went up in top charts, and when the free offering ended, sales kept on a $100/day level for a couple of days, but then returned back to $5-10/day. Free giveaway was worth it, because it quickly brought the app a bunch of positive customer reviews, and allowed to catch some bugs we couldn’t find while testing the app.

We ordered a few paid app reviews in blogs about iPhones and apps, but that was vague. There were a couple of paid reviews which paid for itself, but generally they didn’t help the app to get noticed by the big guys.

We submitted the app to most websites which publish app reviews on a free basis (based on how interesting they find the app), and it gave the first positive sales experience. A short article on appadvice.com pushed the app sales to $613 for one day. It was a relief after the first month full of silence!

Obviously we realized that no matter how good our app is, no matter how positive customer feedback is, there will be no move in sales without the buzz about the app.

The second month $9576

The situation changed when we released an update to version 1.1, in which we changed the app screenshots and introduced location-based notifications for to-dos. Apple introduced APIs for location-based notifications only in iOS 5, and apparently that helped — the Pocket Lists app was featured in the New & Noteworthysection in both Russian and (hooray!) US App Stores. The sales figures picture above shows how it affected sales: on the top day the app made $1251!

Sales shortened 2—3 times when the app went from the New & Noteworthy to the What’s Hot section.

148apps.com published a review of the Pocket Lists app, but that did not affect sales.

By the end of the second month the app went off the featured shelves of the App Store, and sales went back to “normal” $10/day level.

The third month $2565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third month we published a development story of the Pocket Lists app on iphones.ru (a popular blog about iPhones; in russian), and this pushed the app to #5 in the overall Top Paid chart in Russia, which was bringing about $450/day in sales.

To make the app move further, we offered another free giveaway, and this time the app was downloaded about 35’000 times!

US and Russian App Stores

It is widely known that the US App Store is the largest. Based on the Pocket Lists experience, same positions in the US App Store generate approximately 10-15 times more sales than in the Russian App Store.

If you plan offering your app exclusively in a non-US App Store, that may be a very hard sales experience. Today (beginning of March 2012) top paid positions around #10—20 in the Productivity category of the Russian App Store generate about $20/day.

The price

During the first two months we were experimenting with the app price varying it from $4.99 to $2.99, $1.99, $0.99, and zero.

Since we implemented so many cool features in the app, we initially wanted the price to be $4.99. But very soon we realized that this price will not allow the app to move up in the charts and effectively compete with hundreds of other to-do & checklist apps. We decided to set the price to a minimum — $1.99 — in order to have freedom in reducing the price to $0.99 on special occasions and promotions.

It’s all similar to songs and movies. No matter what kind of movie you are watching and how expensive the movie was to produce, either it is a blockbuster or an art house film, the ticket price is the same. App Store’s model for apps is much the same. Really.

Things we’ve learned

  1. App Store apps are packed like sardines. Even if your app is great, handy, and powerful, don’t think that it is going to get featured automatically, fly up the charts and sustain there. Rather be prepared for a “ping pong” in the App Store top charts.
  2. Paid app reviews does not work. We are not going to waste time and money on them anymore.
  3. Focus on the US App Store. If you get featured in the US, other App Stores will likely to feature your app too.
  4. The goal to sales is a position in top charts. The goal to a higher chart position is a continuous buzz about your app.
  5. Positive app ratings do not really lift you up in the App Store’s top charts.
  6. Do not overestimate your app. Focus on volume, not the price.
  7. At the first hand, release the app for yourself and your friends. If they don’t use and don’t like your app, it is hardly that everybody else will.

Pocket Lists app is the ultimate to-do & checklist app featuring comprehensive to-do management tools, collaboration options, due and location-based notifications, smart to-do input (“meeting tomorrow morning”), OCR (photo to checklist), and more.

Get your copy today: http://itunes.apple.com/us/app/pocket-lists/id482537116?ls=1&mt=8
App website: http://www.pocketlistsapp.com

请先给它 5 分钟的时间吧

每当你听到别人在讲诉自己观点的时候,思维敏捷的你是不是会马上觉得自己知道了对方想法的漏洞,然后想质疑或者抨击,社会浮躁,人们比以前更加浮躁了…或许,5分钟的耐心可以换得更多…

这是一篇很久前在 37 Signal 日志 SVN(Signal v.s. Noise )读到的文章,作者是 37 Signal 的 Jason F.。很有启发的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

标题是「Give it five minutes」,下面的故事,都是以 Jason 的第一人称陈述。

 

(image credit: designdroplets.com)

几年前,我曾经是个急性子(hothead)。不论任何人说任何事情,我都是不赞同。只要事情不符合我的世界观,我就极力回击。

什么事情,什么我都要是第一个提出来的。(观点也好,想法也好,发的微薄也好)就好像,第一个怎么怎么样很重要。

但事实上争做第一个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我没有足够认真的能去思考一个问题、一件事。你越快想去作出回应,你所思考的就越少。可能并没有这么绝对,但大多时候都是如此。

这事说起来很轻松,就好像你本能的觉得只有别人才这样。你其实也一样。

说道这个先让我们回到 2007 年的一天,我当时在一个「商业创新工厂」的会议上做演讲,同去的还有 Richard Saul Wurman。他在我讲完后上台,介绍了他自己,还对我的发言做了一番称赞。他真是太客气了,其实根本没必要那么做。

但你知道当时我是怎样的吗?我在他还在台上发言的时候,就对他提出的一些库存的事情提出了反对看法,我对他的观点不同意,所以一有机会我就迅速地驳斥他的想法。当时的我真的,简直就像个混球一样。

他的回应却改变了我的一生。非常简单的一段话。

他说:「老兄,给它 5 分钟的时间。(Man, give it five minutes.)」

我问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他回答:「有不同的观点没什么,要回应也没什么。有坚定的想法和信仰是好事,但在你确定想要与我争论前,请允许我先把我的想法全部讲完,让大家明白。完全听过我的想法后,再做回应。(It’s fine to disagree, it’s fine to push back, it’s great to have strong opinions and beliefs, but give my ideas some time to set in before you’re sure you want to argue against them.)」

 

「5 分钟」代表着「思考」,而不是作出回应。

他是对的,我的做法似乎是要在讨论中去证明什么,而不是为了学习什么。

那一刻对我影响深刻。

 

Richard 花去了他大部分职业生涯思考这些问题,他用了 30 年时间。我却不愿意为这些想法给出 5 分钟的时间。

当然,他可能也是错的,我也许是对的。可是在完全坚定自己正确前还是好好再仔细琢磨琢磨。

还有「提出问题」和「作出回应」之间也有不同。去回应就是说你已经认为你自己知道。而提出问题代表你想去知道。你想要问更多的问题,了解更多。

学着先去想而不是快速去回应,是长久一生的追求。并不那么容易。我常常还是会时不时不该性急时,脑袋发热。但我还是为我在这个进步的过程中受益感到高兴。

这就像乔布斯热爱想法、点子,也热爱去做一些东西出来。他有着其少见并且敬重的态度对待着创新的过程。我觉得他比任何一个人都懂得,一个好的想法可以最终变得十分强大,但这些想法起初却十分脆弱。这些点子和想法很少可以成形,轻易就会错过,很容易就妥协,也很容易被压扁被否定。

And just as Steve loved ideas, and loved making stuff, he treated the process of creativity with a rare and a wonderful reverence. You see,I think he better than anyone understood that while ideas ultimately can be so powerful, they begin as fragile, barely formed thoughts, so easily missed, so easily compromised, so easily just squished.

这太深刻了。想法是脆弱的,起初的一个想法如此的无力(Ideas often start powerless.)。这些想法就像不存在一样,因为太容易被忽视,太容易被忽略或错过。

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事情不需要你任何本事就可以做:

1. 花别人的钱

2. 对一个想法的不屑

对一个想法的不屑,是那么容易。因为它不需要你投入任何工作。你可以嘲笑它,你可以忽视它, 你甚至对它可以乱说一通。这很容易。

难得的是去保护它,对这个想法做些思考,让它在你脑子里呆一段时间,去探索发现它,获取它的精髓,然后尝试它,付诸实践。

You can scoff at it. You can ignore it. You can puff some smoke at it. That’s easy. The hard thing to do is protect it, think about it, let it marinate, explore it, riff on it, and try it.

这段让我想到了苹果的那则广告:「Think Different.」

所以下次你听到什么东西,或者有别人谈论一个想法,抛出一个想法,提出一个想法,请给它 5 分钟的时间。哪怕就稍微对这个想法思考那么一点,再作出回应,再去说实现它有多难,需要花费多少工作。

或许真的很难,真的需要太多精力,但或许它真的值得你去做。

FROM http://www.nooidea.com/2012/04/give-it-five-minutes.html